冬奥背后的故事:运动员、教练和团队的幕后一瞥

來源:24直播网
观看比赛:
冬奥会是一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运动员和团队。在冰天雪地的赛场上,他们展现出非凡的技能、决心和体育精神。在镜头之外,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鲜为人知。让我们一睹冬奥会幕后的感人瞬间和鼓舞人心的故事。 运动员

运动员的辛酸与坚持

冬奥会运动员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们牺牲了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克服了无数的伤痛和质疑,只为登上冬奥会的舞台。艾琳·古:中美混血的天才少女艾琳·古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这位中美混血的天才少女在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两个项目中夺得三枚金牌,成为冬奥会上获得最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鲜为人知的是,在她光鲜的背后,曾经历过无数的伤病和挫折。在备战冬奥会的过程中,她膝盖受伤,不得不暂停训练三个月。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康复,以更强大的姿态重返赛场。徐梦桃:从伤病阴影中走出的空中女王徐梦桃是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的队长,被誉为“空中女王”。她的职业生涯也充满坎坷。2018年平昌冬奥会,她因伤无缘领奖台,一度陷入低谷。伤病的折磨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萌生了退役的念头。但她最终选择坚持,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状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她终于圆梦,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

餐饮、交通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后勤保障团队的辛勤付出,运动员无法安心比赛,观众无法享受流畅的观赛体验。

结语

冬奥会不只是一个体育盛会,更是无数人背后的付出与坚持的缩影。运动员、教练、团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精彩的故事。他们的辛酸、坚持、奉献和协作,正是体育精神的真谛。冬奥会不仅仅是金牌和荣耀,更是一曲关于努力、梦想和团结的赞歌。

中国射击队奥运4金背后的故事:杜丽原来才是最大赢家,怎么回事?

东京奥运会结束了射击项目全部15个项目的争夺,中国队拿下4枚金牌成为最大赢家。 巧合的是,这4枚金牌都和前奥运冠军杜丽有关系。

她的两名00后弟子杨倩和张常鸿一共拿到3金,她的丈夫庞伟搭档姜冉馨拿到另外1金,难怪网友们打趣:杜丽才是射击队的最大赢家!

接着又在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摘得50米步枪三姿金牌

作为一位射击运动员,杜丽的职业生涯足够辉煌,她先是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取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而且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

接着又在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摘得50米步枪三姿金牌。 这次的东京,是杜丽连续第5次参加奥运会,只是她的身份发生了改变:第一次以教练身份出征奥运。

实际上,杜丽转型教练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铺垫了很长一段时间

实际上,杜丽转型教练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铺垫了很长一段时间。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短暂退役又复出,杜丽在里约奥运会周期就开始尝试身兼多项,同时担任国家队助理教练的职务,纍积相关的执教经验。

杜丽在里约奥运会取得一银一铜的成绩之后,34岁的她正式选择退役,终于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练事业中去。

在里约奥运会后,杜丽作为助理教练带队参加了几场比赛

在里约奥运会后,杜丽作为助理教练带队参加了几场比赛。 其间,她就体会到了事业家庭难兼顾的灼心。 2017年,国家射击队为了备战东京奥运会,进行了教练员的公开竞聘,杜丽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要参与其中。

“老挣扎了!感觉内心演了一部八十集的连续剧。各种犹豫、各种纠结,各种压力、各种梦想,”杜丽在参加竞聘之前也是做足了心里建设,“最后去它的,管它呢,先行动起来!”

得益于运动员时期的充足经验,杜丽最后竞聘成功,成为国家队气步枪教练

得益于运动员时期的充足经验,杜丽最后竞聘成功,成为国家队气步枪教练。 2017年的射击世界杯总决赛是杜丽执教之后国际大赛首秀,当时中国的吴明阳/宋步寒获得10米气步枪男女混合团体冠军。

这是中国射击历史上第一个射击男女混合团体的世界冠军,这也是杜丽作为教练收获的第一枚世界大赛金牌。

运动员时期的杜丽就以心理素质强大着称,北京奥运会冲击首金失利

运动员时期的杜丽就以心理素质强大着称,北京奥运会冲击首金失利,却又在兼项50米步枪三姿夺冠的经历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所以杜丽深知,心理训练对于射击选手来说多么地重要。

“会有一些心理的训练,正常人的心理疏导可能是让你缓解一些压力,心情舒畅,但射击运动员是在更高的强度下,还要能超越自己。 特别是在奥运赛制更改后,决赛变得更加紧张、刺激。

不到最后一枪,很难预测比赛走势与结果

不到最后一枪,很难预测比赛走势与结果。 谁能稳定发挥出训练中的水平,谁就将占据一定优势。 ”正是在杜丽的带领之下,射击队气步枪组涌现出一批心理素质绝对过硬的少年枪手。

这次连夺两金的杨倩,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能顶住首金的压力,最后时刻绝杀俄罗斯奥委会选手赢得开门红,张常鸿则是少年老成,在比赛中表现得不像一个21岁的年轻人,一路稳定发挥打破世界纪录夺冠。

张常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深情讲到“没有杜丽就没有我”

谈到杜丽对于自己的帮助,张常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深情讲到“没有杜丽就没有我”,可见杜丽和弟子们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虽然杜丽负责的是国家队气步枪组的训练,但是手枪组有一位选手也要归杜丽“管辖”。

他就是杜丽丈夫庞伟。作为中国射击第一对“奥运冠军夫妻”,杜丽和庞伟本届奥运一同来到东京,却是一个场上一个场下,但是他们都收获了最为期待的结果,除了杜丽的两名弟子夺冠,庞伟也搭档姜冉馨拿到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金牌!

考虑到射击是一项运动生涯极长的项目,3年后的巴黎,说不定我们还能看到运动员庞伟+教练员杜丽的组合。

北京冬奥都让你认识到了哪些宝藏运动员?

北京冬奥会开赛至今,已经数不清上了多少次“热搜”。 从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到国际顶流“冰墩墩”,从精彩纷呈的比赛,到频频刷新的纪录。 我认识了短道速滑的武大靖、任子威,认识了花样花滑羽生结弦、金博洋,再到我们最近关注的滑雪冠军谷爱凌、苏翊鸣等宝藏运动员。

克服疫情挑战,如期举行的北京冬奥会,每一天都在创造惊喜,带给全世界各种“没想到”。 在这一群挑战自我的宝藏运动员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选手金博洋,还有那句“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 ”

“当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这就是他所呈现的完美演出。 ”这是电视转播嘉宾在中国男单名将金博洋完成北京冬奥会男单自由滑比赛后给出的评价。 没错,或许第9名的成绩远不如平昌冬奥会的第4名,但就论自身的发挥来说,金博洋拿出了最近这个奥运周期内少有的出色表现。 因此当赛后接受采访时,再次听到这个“战胜自己”的问题时,腼腆的他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尽管已经24岁,但金博洋仍有梦想,他还想继续在花滑舞台上去不断地挑战自我,还要继续展现中国花滑的艺术之美。

金博洋从12岁获得全国冠军,到14岁完成了四周跳,15岁便夺得世界花滑大奖赛总决赛青年组冠军,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比赛和磨炼。 再到平昌冬奥会和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他挑战的都只是他自己。

而金博洋也曾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拿奖牌来证明自己,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拿自己精神上的奖牌。 追求自己、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突破了自己,这是你自己最满意的结果。 ”

我们看到的都是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失败或者是成功,但是无法深刻理解他们背后的付出。 一个运动员最高的目标当然是获得最高的成绩和荣誉,但那毕竟是山巅,众人仰望的高度。 我觉得像金博洋这样,不是注重物质上的奖牌而是精神上的奖牌。 因为一个人只有努力才可以保持成长和向上,享受成绩只会让自己骄傲自满。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金博洋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超越每一个阶段的自己,方能成长。

金博洋送给自己的一句话:“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再坚持一下,挺一下,再挺一下,总会看见有一丝光亮的。 我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一直给我滑下去的动力,能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爱上冰雪运动。 ” 我在金博洋身上看到了最好的体育精神,也是我们追梦人的榜样。

2022年冬奥会 运动员 教练员背景多元化,让我看到了什么?

世界一家亲。 以乒乓球为例,中国被称为“乒乓球王国”,乒乓球被我们称之为“国球”。 但是这个“国球”的由来,并不是说乒乓球起源于我国,正如被称为“足球王国”的巴西,并非足球起源于巴西一样。 其实无论是什么王国,就比如说乒乓王国的我们和足球王国的巴西,这两项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海纳百川和包容:巴西是足球运动员输出最多的国家,这说明了巴西球员的能力和巴西足球的实力。 同时巴西也是世界上吸引足球学习最多的国家。 巴西的足球,并没有因为水平高而杜绝国外球员来参观、学习。 甚至可以这样说,巴西的各级俱乐部,无论是主流联赛还是不入流的联赛,他们队内都有国外选手。 他们同巴西人一起生活,一起训练。 而巴西人并没有因为这些异国他乡的人员的到来而排斥,而封闭,而拒绝,相反敞开胸怀接纳他们。 在接纳他们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提高。 这就是鲶鱼效应,而不是为了保护鹿而把狼群赶了出去。 同样,作为乒乓球王国的我们,也一直用这种方式接纳世界。 我们是输出乒乓球球员最多的国家,曾几何时,我们的乒乓球曾经遭受到“海外”球员的阻击,我们的乒乓球也曾经经历过危机,尤其是男乒,瓦尔德内尔等瑞典球员的崛起,波尔等世界名将的对决,曾经让我们几度在世界赛事中失去冠军。 但是经历是一笔成长的财富和积累,经历是阵痛的良药,只有迎进来,才能走出去。

更新时间:2025-01-24 05:32:35